
作者信息
李思训(653年-716年),字建睍,一作建景。陇西狄道(今甘肃省临洮县)人。唐朝宗室、官员、书画家,唐太祖李虎玄孙、华阳县公李孝斌之子。
李思训出身宗室,起家常州参军,二十岁前后任江都县令。武周时期,避祸隐居。唐中宗复位后,累授宗正卿、岐州刺史,封陇西郡公。唐玄宗开元初年,进拜右羽林卫大将军,封彭国公。后官至右武卫大将军。开元六年(716年),李思训去世,时年六十六。册赠秦州都督,谥号“昭”,陪葬于桥陵。
李思训工书,善丹青,书画称一时之绝。他擅画山水、楼阁、花木及走兽等,世称“李将军山水”。其山水树石,师法隋代展子虔,并加以发展,形成笔格遒劲,金碧辉映,意境奇伟,用笔遒劲,具有装饰意味的“青绿山水”与“金碧山水”的风格,时人有“国朝山水第一”之评。唐人朱景玄列其画为“神品”。明人董其昌尊其为“北宗”画派之祖。为与其子李昭道相区别,世称“大李将军”。其画作多已散佚,今传世作品有《江帆楼阁图》(有争议)。
形制尺寸
立轴
绢本 设色
本幅 101.9×54.7cm
钤印信息
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
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
收传印记 仪周鑑赏
收传印记 安
收传印记 缉熙殿宝
收藏著录
故宫书画录(卷五),第三册,页2
故宫书画图录,第一册,页9-10
绘制技法
界画
收藏来源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简要介绍
江天阔渺,风帆斥流,微风划过水面波纹粼粼。 山径层迭,各样林木错落参差,前景殿堂隐蔽于长松秀岭之间,松叶古意朴拙。 画中人物数人,行旅骑马于蹬道者头戴中唐以后巾僕头。 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,与敦煌中晚唐壁画近似。 此画与北京故宫所藏隋展子虔“游春图”左半段构图几乎相同,两图实出于同一个底本,此图是挂轴,景物保存原来手卷或屏风的一部份。 根据画中出现晚唐与北宋服饰与建筑特点,此画应该是北宋徽宗(1101—1125年)画院时的仿作,其底本与展子虔画风有关。(注1)画中左方院落建物依山势而盖,为适应地形环境将院门开在东侧,南北接廊,院子内堂室呈南北向,不是传统中轴对称型布局。 画家採俯瞰构图法,观者可窥透堂屋院内,正房重檐歇山顶灰瓦覆盖,檐下均有斗栱。 在两柱头之间的阑额(柱头之间的水平构件,隋唐已普遍设于柱头间,有利于整体构架的稳定。)上有补间铺作,施“一斗三升”。 房舍建于台阶之上,牆上安直櫺窗、格子门。 此图斗栱、柱、梁、枋用朱色粉刷,与青绿山水相间,金碧辉映。(注2)根据唐宋屋舍之制:“非品官毋得起门屋,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画栋宇及朱漆梁柱窗。 ”此建筑级别较高,结构华美,故所画应为官员之乡间四合院宅第。
注1 : 傅熹年<论几幅传为李思训画派金碧山水的绘制时代>,《文物》1983年第11 期。
注2 : 中国在木材面上涂饰起源很早,《尚书 ‧ 书经》“若作梓材… 其惟其涂丹 ”所谓“白壁丹楹”、“朱柱素壁”。 唐代以前建筑色彩以朱、白两色为主,墙面一律用白色,木架部份一律用朱色。
文件属性
图片格式:TIF
图片大小:20MB
分辨率:2290×3053
像素:300dpi
压缩:未经压缩的
分辨率单位:2
位深度:24
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或用户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;
请用户下载后48小时内删除!不得传递或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;
下载仅收取本站资源的存储费、下行流量费以及服务器的运行费用;
网站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,若您发现有资料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