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古籍
  • 绘画
  • 法书
  • 其它

清 高宗御临苏轼帖 轴

形制尺寸

尺寸:99.7×32.2

质地:纸

作者款识

御临东坡 【清高宗】

释文

或谓居士。吾当往端谿。可为公购砚。居士曰。吾两手。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。何以多为。曰以备损坏。居士曰。吾手或先砚坏。曰真手不坏。居士曰。真砚不损。御临东坡。

简要介绍

清高宗姓名为爱新觉罗弘历,清朝入关后第四代皇帝。满族,为清世宗胤祯第四子。雍正十一年(1733),封和硕宝亲王,十三年(1735)八月即位,年号「乾隆」,习称「乾隆皇帝」。在位六十年。嘉庆元年(1796),传位第十五子颙琰(嘉庆)(1760-1820),自为太上皇帝,仍掌军国大政,直至去世,实际统治六十四年,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。乾隆也如古时候的中国儿童,一开始受教育,就是拿毛笔学习写字。他一生对书法绘画兴趣一直不衰。自己说:「朕少年时,间涉猎书绘,登极后每缘几暇,结习未忘,弄翰抒毫,动成卷轶。」由于宫中收藏大量的书画,他比别人更有机会接触历史上的名迹,因此他又说:「朕听政之暇,翰墨自娱,内府所藏书家真迹,无虑数十百种,展阅之余,手自摹写,品评题识,至于再三。」乾隆对〈王羲之快雪时晴帖〉相当爱好,也确实勤加临习。乾隆强调〈快雪时晴帖〉之书法风格,书写的劲力是含蓄圆润,或者说写来通篇意态悠闲。乾隆也喜欢学习苏轼的字,本幅结字,固然是效苏字的「笔圆」法,然而从苏轼(1036-1101)特有字的结体,无由得见苏轼的丰肥,或所谓肌肉骨妍,乃至字的结体左右明显的有粗细不同的特征,反而还是融合了王羲之的特色。

版权声明
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或用户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;
请用户下载后48小时内删除!不得传递或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;
下载仅收取本站资源的存储费、下行流量费以及服务器的运行费用;
网站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,若您发现有资料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。
0

评论0
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微信扫一扫关注
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